教育与少儿编程教育

2018-06-12 13:12 作者:admin

什么是“教育”
 
在中国,“教育”一词最早来源于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君子有三乐,而王天下不与存焉。父母俱存,兄弟无故,一乐也;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,二乐也;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三乐也。”
 
于是,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解释到,“教,上所施,下所效也。育,养子使作善也”。大意为:“教育的教,指的是父母做示范,(引导)孩子模仿你,学习你”,但是也不能随便示范,因为你得“养子使作善也”,你得让他做善良的事、好的事,才算是教育。
 
而在西方,教育(Education)一词由苏格拉底创造出来,“E”表示外向,对外;“duca”表示引导,而“tion”表名词。
 
对于他们而言,教育就是引导,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,真正引导出来,帮助他成长成自己的样子。
 
环境与氛围
 
相信大部分朋友都听过1956年教育法案的故事。
 
那位笔者在文中写到“当看到法案执笔人布朗第一次在法案中阐述:”教育是帮助一个孩子,在未来的生活中,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,而教育不是为社会机器塑造一个合适的螺丝钉。“的时候,我热泪盈眶,终于有一个人告诉我:我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,不是为了成为一个社会机器的螺丝钉,而是为了leadingout,让我心里那个最好的自己,走出来。教育应该是倾听孩子的声音,帮助他成为他自己,帮助他在未来生活中,找到他要的幸福。”
 
但是今天我不想讲这个故事,我想讲讲崔永元。
 
崔永元的父亲是部队的一号首长,但是他们家并没有因此而富裕起来,他们家和别人家一模一样,吃不了什么好东西。崔永元小时候,部队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,探亲的家属没地方住,就到他们家住,吃他们家的饭,身上还会有难闻的味道——那时候洗澡没有现在这么勤快,身上有难闻的味道,也只能接受。可是时间一长了,由于父亲的引导(对亲属的态度是极好的),久而久之,不仅不觉得味道难闻,还觉得它很亲切,暖洋洋的。
 
许多习惯一直传到了他女儿身上。
 
崔永元在《我有一事,生死与之》中写他女儿:“直到现在我女儿还是这样,我的女儿还会买了冰棍要给开电梯的阿姨, 要给家里的保姆,包括吃饭的时候要跟保姆坐一个桌儿,她要给保姆夹菜。”
 
“她上电梯总是说阿姨好,叔叔好,她要先向人问好。有时候她不说,我就会问她,你今天怎么没说呢?她说我给忘了。我说这个事是这样,我就特别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说?如果你说阿姨好,是因为她坐在电梯里不容易,老在那儿给你开电梯,你表示对她的慰问,那你每天都要有这个慰问。如果你想表示你有教养,你比别人更懂礼貌,我觉得没必要,就不用说了。所以你自己想明白你是为了什么。后来女儿说,她想想。”
 
“她人缘特别好,同学都管她叫崔大善人,没什么都跟她借。我对她的教育是散养式的。我经常跟她说,我希望你能找到学习的乐趣,爸爸最遗憾的是数学、物理特别不好,我就特别希望你数学、物理特别好。咱们拾遗补阙。如果有一天你要告诉我,我不想上学了,我无条件支持你。我不会让你受这个罪。你要说你想卖糖葫芦,爸爸给你进货。我知道北京哪儿产的山楂最好。我说咱在家搞科研,咱搞发明,咱们做无核的,加豆馅儿的,咱们创作很多品牌,也能让生活幸福。所以我对你的要求就是快乐和幸福,别得抑郁症。”
 
未来的世界,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
 
现在我们的所有教育,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。但是我想问的是,未来的世界,是一个怎样的世界?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,今天的小学生真正在人生的顶峰,最需要小学所教的能力,是什么时候?其实不是高考的时候,而是35岁的时候,这一辈子他在职业最顶峰的时候,最需要运用到一些:从小到大学习的人际技能。所以今天所讲的人才,是要适应他35岁,也就是2040年的社会,而不是适应16、18岁高考时候的人才。
 
那么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,今天的孩子到那个时候在追求怎么样的生活?有没有可能其实每一个小孩都没有输在起跑线上,而未来其实是一场游泳比赛呢?我们努力让他拼命往一个起跑线上奔跑,但是其实未来就不需要跑步,可能出现一个全新的规则。
 
关于编程和K12
 
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,英语教育越来越普及,随着时代的推进,英语教育学科逐渐被纳入了K12教育体系中。
 
其实不仅仅是英语,很多的学科都是这样。
 
不断进步,不断吸收,不断改革,从而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教育环境。
 
而像英语这样的学科,改革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接触的年龄门槛不断降低。从大学选修,大学必修,到高中,初中,小学。如今大部分00后、10后,相信从幼儿园开始就接触英语了。
 
那么学习编程的年龄门槛会不会像英语一样不断的降低呢?
 
我们不得而知,但我们会朝这个方向努力。
上一篇:人不打不成才,树不修不直立,棍棒教育真的对吗?

下一篇:那些辍学的90后,无文凭是否前途渺茫

现在登记信息,预约看学校

最近关注

热点内容

更多
在线咨询
在线报名
关闭